开局险丧命,我在八零逆风翻盘梁歆甜语言朴素,中心明确,构思合理,行文层次清楚,足以证明作者行云流水的文笔和恰到好处的剧情。
这路是泥土路,不算平坦,坑坑包包的,她的屁股都快被颠成两半了。不过好在骑车比走路快多了,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镇上。拆线的自然也是盛老医生。“伤口恢复的不错。”盛老医生一边拆线一边说,他还记得这个漂亮的姑娘,也很高兴病人能遵医嘱治疗,大家都省事。拆线还是有些疼的,不过很快就弄完了。“谢谢您,盛医生。”“我这里有祛疤痕的药膏,是我的家传,效果很好,但是因为药材珍稀难得,所以价格贵了些,你们要不要?”盛医生看向两人。
刘素英力道大,揉的面又筋道又光滑,赵丽华擀面皮,刘素英和梁歆甜包饺子。
没一会,大桌子上就摆了一桌子又胖又圆的饺子。
“甜甜的手艺不错,包的又快又好。”刘素英夸道。
饺子包完,日头也升高了。
赵丽华烧了一锅开水,放了点白糖给地里的爷几个送去,解解渴。
果然人多力量大,一早上两三个小时的功夫,四个大男人,不但把地整理好了,还把菜全部都种下去了。
也是因为这块菜地本来就不大。
各种蔬菜,一样种一点,把这块菜地安排的井井有条,淋了定根水,菜就算种好了。
中午赵丽华用大铁锅煮了满满一锅的饺子,几个大男人都吃了满满两大海碗饺子。
一边吃一边点头说好吃,香。
几个女人和梁哲文也吃了满满一盘饺子,家里碗不够,就直接用盘子装。
大家都吃的很满意。
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饺子了。
油渣的味道虽然有些油腻,但是很香。
刘素英的酸菜味道很正宗,搭配的正好,又解腻又爽脆,
吃完饭四人就准备告辞了。
惹得赵丽华又哭了一回,难得见到亲人。
刘素英也难受的泪眼花花,拉着女儿的手。
“丽华,以后跟鸿明好好过日子,现在虽然苦了点,但是至少挣来的都是自己的。
以后,就都是好日子了。
现在你们相当于跟那边断了,王翠芬那个狗东西要是再敢来找你的麻烦,就给我报个信,你有三个哥哥呢!”
“妈,我知道了,你慢慢回!”赵丽华依依不舍的拉着母亲的手,把他们送到村口。
刚好碰到梁歆玉从岔路口过来,她准备出发去县城。
刘素英向来不喜欢这个姑娘,这次更是因为她害的外孙女差点没了。
“人在做,天在看,善恶终有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
小姑娘还是要给自己积点德才是。”她冲着梁歆玉说道。
梁歆玉心里不以为然,但也不敢跟梁歆甜那几个牛高马大的舅舅对上,低头跑走了。
她其实真的很羡慕梁歆甜。
梁歆甜人长的标致,身段也好,又聪明,读书也比自己厉害。
从小不管做什么,她都能压着自己一头。
大伯和大伯娘对她也很温柔。
她的外婆和几个舅舅也护着她,总是给她送各种东西过来。
不像自己,长的普通,五短身材,读书明明很努力,却不尽人意。
父母总是在牌桌上坐着,外婆家更是一家子吸血鬼,不找自己的妈要钱就不错了。
如果说自己唯一比梁歆甜强的一点就是,拥有爷爷奶奶的无条件偏爱。
这正是因为这一点,她从小就爱欺负梁歆甜,以抢走她的东西为乐。
这次的李建安也一样,她以为自己是很喜欢他的,但是到头来,还是空欢喜一场。
其实伤心过后,她发现自己对李建安的执念,也是源自想抢走梁歆甜的东西。
总之,这辈子她永远要比梁歆甜强上一头!
-
外婆刘素英离开后。
梁鸿明带着梁哲文上山找柴火。
赵丽华则带着梁歆甜收拾家里的东西。
其他的东西都好说,收起来慢慢吃就行了,唯独这四大麻袋红薯不好处理。
如果早知道母亲和哥哥们也会送这么多的红薯过来,赵丽华就不会买那么多红薯了,而且之前乡亲们送来的都还没吃完呢。
家里一下子又多了几百斤的红薯,怎么处理倒成了个问题,堆在一起,里面太热,要是坏掉就太可惜了。
家家户户家里存放红薯都有个专门的红薯窖,可是现在挖红薯窖也来不及了,等窖挖好,红薯估计都烂的差不多了。
赵丽华愁的不行。
梁歆甜突然想到红薯可以做成红薯粉,这样耐存放,还能偶尔换换口味,就主动跟赵丽华说,这些红薯交给她处理了。
前世她跟外婆在农村的时候,每到挖红薯的季节,外婆都会做很多手工红薯粉留着冬天吃,暖胃。
后来自己做短视频的时候,也拍过手工红薯粉的制作流程,自己动手做的酸辣粉味道一级棒。
关系到粮食和家里的生计,赵丽华自然不敢轻易把这样的大事交给她一个年轻小姑娘。
梁歆甜好说歹说,又说自己是在书上看来的法子,赵丽华这才同意给她两百斤红薯先试一试。
梁歆甜下午就开始做红薯粉。
手工红薯粉步骤很多,首先就是给红薯去皮。
他们这边种的都是沙地白瓤红薯,出粉率高,最适合做红薯粉了。
没有刮皮刀,去皮也是一项大工程,母女俩用菜刀和柴刀削了大半个小时,才把皮去完。
然后切成小块,装进桶里,提到磨坊那边磨成粉。
自从闹出自杀这件事后,平时人声鼎沸的磨坊,人也少了许多。
守磨坊的丁老头虽然已经洗掉了磨盘表面的鲜血,但是洗不去大家心里的阴影。
大家都不太敢用那个磨,特别是那些做贼心虚的人,所以一时间它就空了下来。
其他的磨都有人排队用,就它空着。
梁歆甜自然毫不犹豫的直接用这个磨开始磨红薯。
平时大家磨东西都上这个磨坊来,给养驴的丁老头一毛两毛钱,就可以用他的驴磨东西,很方便。
今天丁老头的小毛驴被其他人占用了,一时间腾不出来。
母女俩就自己当驴,轮流换着磨。
一个添加红薯和水,一个推磨,配合的很好。
看到他们出现在磨坊里,大家都仿佛被掐住了喉咙,不敢再大声说话。
只有平时关系还不错的人,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赵丽华闲聊着。
“丽华,你把红薯磨成粉浆干啥?”
“我也不清楚,甜甜说想做红薯粉。”
“做红薯淀粉哪用的着这么多红薯,这不是浪费嘛!”
赵丽华只得尴尬的笑笑。
他们这里的人所说的红薯淀粉,是勾芡用的红薯粉,炒肉丝的时候起到嫩滑的作用,村里人每年也会做一点,不过做的很少,也就几斤的量,不像赵丽华他们这么大手笔。
一时间,村里又开始谣传赵丽华和梁歆甜分家以后不知天高地厚,浪费粮食的事情。
第 26章: 拆线买药逛小镇
两人不再理会旁人,认真的推磨。
把带来的红薯全部磨成红薯浆后,下午的时间也过去了大半。
母女俩跑了几趟,才把磨出来的粉浆全部搬回家里。
接下来用纱布把粉浆里的颗粒物过滤出来,不停的在水里淘洗,直至把淀粉全部洗出来。
赵丽华买笼屉的时候送的纱布刚好派上用场。
一遍一遍的淘洗,院子里多了好多盆和桶,两人把家里所有能用的容器都用上了,里面全是混浊的淀粉水。
接下来只需要静待时间的魔法,让它们沉淀下来。
目前的流程,赵丽华知道,这是做红薯淀粉的流程,但是女儿说的那个手工红薯粉,她就不太清楚了。
不过她心里也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,就算做不成功,这些红薯淀粉也可以留着自家吃,不耽误什么。
梁鸿明一下午也没闲着,带着梁哲文捆了七八捆柴火,捡回来一兜子野板栗,两人还找到一些皂角,可以用来洗衣服。
梁哲文掏了两窝野鸡蛋和一窝鸟蛋。
小是小了点,但是营养丰富。
晚上赵丽华就炒了一窝野鸡蛋给大家加餐,配上外婆刘素英带来的挂面,一碗简单的炒蛋面,再加上一丢丢猪油,一勺子酱油,人间美味。
饭后梁歆甜找来之前剩的竹筒,跟梁鸿明一起做了两个小工具。
类似于一个有很多细小孔洞的大漏勺。
之后做手工红薯粉用得着。
-
第二天一早,梁哲文就背上他的旧书包上学去了。
赵丽华一早起来给烙的红薯饼吃,又用蒸饭的铝饭盒子带了几个红薯饼和两个水煮的野鸡蛋,这就是中午的午饭。
昨天滤出来的红薯渣,赵丽华舍不得扔,今天拿了一些加上面粉做成饼吃,味道还算可以。
就是两百斤红薯粉残渣,实在太多,不可能顿顿吃红薯渣饼吧。
还是梁鸿明想了个主意,家里可以养几只鸡,这红薯渣给小鸡吃正好,不浪费,还能把鸡养出来。
这正说到赵丽华的心坎上,家里是该养几只鸡了,不说靠养鸡致富,孩子们都缺营养,以后每天能有一个鸡蛋吃最好。
夫妻俩一拍即合,当即就决定去村里抱了小鸡的人家,买几只鸡来养着。
如果不是因为现在买不到小猪,他们甚至想抓一只小猪来养着呢,这个计划只能等明年再说了。
赵丽华很快带回来六只巴掌大的小鸡。
一点烂菜叶子切碎了拌上一大把红薯渣,这些小鸡吃的很欢腾。
梁鸿明专门腾了一间屋子给小鸡做窝。
铺上稻草就可以了。
梁歆甜一早起来就开始折腾她的红薯粉。
经过一晚上的沉淀,所有容器里的水都已经变得清澈,红薯淀粉沉淀在底部,一层厚厚的白色物质。
倒去面上的清水,把白色的湿淀粉块铲起来,放进铺了布的篮子里,就可以晾晒了。
两百斤红薯出的淀粉不少。
赵丽华还特意去别家借了一个大大的晾晒簸箕,这才能把这些湿淀粉摊开晒。
这两天日头不错,不停的翻匀,再结结实实的晒上两个太阳天,应该就差不多了。
做完这些,梁歆甜好好的休息了一个下午,这两天为了搞红薯粉,确实有点累。
每天按时搽药,她的伤口愈合的还算不错,明天就该去镇上拆线了。
梁鸿明为了明天去拆线的事情,特意去好哥们梁鸿升家里借自行车。
村里其实好多家都有自行车,老梁家也是有的,基本上都是梁鸿宽专用。
现在因为分家闹成这样,肯定不可能再去找他们借自行车。
所以梁鸿明找到梁鸿升,所幸他很痛快地答应了。
-
第二天一早,梁鸿明骑车带着梁歆甜出发去镇上拆线。
赵丽华把家里全部的钱都给梁鸿明带上了,并嘱咐他,不管那药膏多贵,都得给孩子买。
孩子的脸重要,不能省这个钱。
梁歆甜还是第一次坐一个男人的自行车,这个男人还是父亲,也算是一个新奇的体验。
刚出发时还高高兴兴的她,坐了一会就笑不出来了,因为实在太颠簸了。
这路是泥土路,不算平坦,坑坑包包的,她的屁股都快被颠成两半了。
不过好在骑车比走路快多了,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镇上。
拆线的自然也是盛老医生。
“伤口恢复的不错。”盛老医生一边拆线一边说,他还记得这个漂亮的姑娘,也很高兴病人能遵医嘱治疗,大家都省事。
拆线还是有些疼的,不过很快就弄完了。
“谢谢您,盛医生。”
“我这里有祛疤痕的药膏,是我的家传,效果很好,但是因为药材珍稀难得,所以价格贵了些,你们要不要?”盛医生看向两人。
梁鸿明赶紧掏出钱道:“盛医生,多少钱?两百块够不够?我们要!”
“倒也没有这么贵,小姑娘这个伤口不算太大,省着点用,一小盒药膏也就够了。
因为这算是我私人的生意,可以自己定价,我便算你们便宜一些,收个成本价,一百块钱就是了。”他说完,从药架子上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梁歆甜。
“那就谢谢盛医生了,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!”梁鸿明连忙把钱递过去,千恩万谢道。
“之前的药继续抹,等伤口愈合掉痂以后再涂抹祛疤膏,早晚各一次,打圈揉上几分钟让它吸收,用上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。”
“好的,谢谢您。”
父女俩出了卫生院。
梁歆甜想在镇上转转,上次是躺着来的,根本没有机会好好观察一下小镇的情况。
原身长这么大都没怎么来过镇上,给她的资料有限。
梁鸿明很疼闺女,自然没有不应的。
骑上自行车,带着她穿行在街道上。
这个小镇人还挺多,镇上有一所中学,初中高中都有。
中心街市上有发廊,裁缝店,书店,卖种子农药化肥的,家常菜馆子,卖饰品的小摊。
还有供销社,私人小店,茶馆酒馆,比比皆是。
据梁鸿明说,还有一条街叫做草市街,那里有个市场,买肉买菜就去那里。
每次逢集的时候,会有早市,全是附近的农民背着各种农产品来卖,很是热闹,东西新鲜又便宜。
第 27章: 关于生意的设想
父女俩逛了一圈,到了一个岔路口,有一条笔直的道路不知道通向何方。
“爸,那边怎么那么多人?”
“哦,那里是客运站,咱们这个镇,是个交通要道,不论是往县里还是去别的地方,都要经过这条道。
你看那些人都是在等途经的车。”
梁鸿明这么一说,她就明白了。
这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,大家出行,长途坐火车,短途的地方就是靠大巴,说是短途,其实有时候也要走上几天。
大巴都是走国道的,修一条国道也很不容易,国道途径的地方就会有类似的客运站,上下客人,中转休息,吃饭上厕所什么的。
两人凑近一点,可以明显看到,客运站里人声鼎沸,门口停了数辆大巴车,来往的客人在这里吃上一口热汤饭。
也有售票员不停的吆喝:“青山县,一块钱一位,上车就走了。”
“有没有去XX县的,三块钱一位。”
…
客运站里,人们忙碌的穿行在其中。
里面有几家卖快餐的小店,忙的不可开交,不停的帮客人打饭菜,有的人在现场吃,有的人打包带走。
店门口挂的牌子上清楚的写着:“荤菜:四角,素菜:两角,米饭:一角。汤:免费喝。”
一荤一素和米饭一套下来就是七毛钱。
所谓荤菜,也就有一点肉渣,素菜更是像水煮的一样,看上去一点食欲也没有。
打菜的阿姨手法也很不错,本来就一勺子菜,三抖两抖也就没啥了,菜的份量并不大。
虽然并不怎么样,但是大家在路上总要吃喝,所以几家店的生意都不错。
算一下,平均每单五毛钱,一天如果有五十个人买盒饭,那就是二十五块钱,一个月就是七百五,除去成本和租金,对半赚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门口还有小贩推着小车卖烧饼,买的人也挺多。
她注意到旁边还有两个门面房。
梁歆甜心里有一个想法一闪而过,她想在这里也开一家小店,以自己的手艺,肯定可以赚钱。
开始的时候,其实她也想过靠竹编挣钱,但是很显然,在这个小镇上,根本没有人会为她的手工艺品买单。
刚刚过来的时候,他们也遇到一些在街口摆摊的卖竹筐的大爷。
那么大的一个竹筐,起码要编上好几天,才卖两块钱,一些其他小的竹篓更是不值钱,几毛钱一个。
所以梁歆甜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梁鸿明去上个厕所的功夫,梁歆甜就借着嘴巴甜和人长的标致,和门口看门的大妈搭上话了。
“大姐,您可真厉害,这毛衣织的又细又密,保准暖和。”
“嗨,你这孩子嘴巴真甜,我的年纪都能当你妈了,这是给我儿子织的,他在车站里当售票员,你看,那边那个最高的就是。”大妈笑着指了指远处。
梁歆甜啥也没看到,只看到一堆人脑袋。
还是配合的说:“哎呀,您儿子长的跟您可真像,俊得嘞。”
“可不,大家都这么说,我年轻的时候,那也是十里八乡的一枝花。
闺女,你这推着自行车是要往哪去?”
“大姐,我想跟您打听个事,不知道您知不知道。”
“啥事啊?这客运站里,就没有我陈翠莲不知道的事儿。”大妈拍着胸脯道。
“是这样大姐,我看那边还有两间门面房空着,想问一下,还往外租不?我想租的话,该找谁?”梁歆甜小声问道。
“你这可就找对人了!小姑娘,我跟你说,这门面房租给谁,得人家车站的大领导点头才行。”大妈也放低了声音,四周看了看。
发现没人专注她,这才小声在梁歆甜耳边说:“我大弟就是给大领导办事的,你要是真想租,我可以让他帮你在领导面前说一说。”
梁歆甜一听事情有门,心里也很高兴。
但是具体她还得回去跟父母商量过才行,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。
“大姐,是这样的,我还想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,如果确定要租,还得麻烦您引荐一下,到时候肯定少不了要感谢您。”
梁歆甜的话让陈翠莲心里很是妥帖,觉得这姑娘不光嘴甜,还挺会来事的。
“嗨,我不图这个,就是看你嘴巴甜,人又长的标致,喜欢的很。
你要是真想租,就过来找我,我每天都在这。”
梁歆甜又问了她铺子的租金以及附近几家店的情况。
梁鸿明出来以后,父女俩才骑上车回家。
-
两人到家时间还很早。
梁鸿明顺路还了自行车,父女俩走回家,赵丽华正在给梁歆甜和梁哲文做新衣服。
“回来了,医生怎么说?”
“医生说恢复的不错,后面好好搽药就可以了。”
“药买了吗?花了多少钱?”
“买了,一百块。”
赵丽华这才安心下来。
梁鸿明把兜里剩下的一百多块钱交给她,她仔细的收起来。
“爸,妈,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!”梁歆甜斟酌着开口了。
“啥事啊?”
“我想在镇上客运站租个铺子开一家小吃店。”梁歆甜心一横直接说道。
“啥?你说啥?小吃店?甜甜,你别想一出是一出的。
别说咱们家里现在没钱给你霍霍,就是有钱,咱们也不能乱花。
那做生意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?咱们也没手艺,能卖啥吃的?”赵丽华坚决反对。
她虽然疼孩子,但也不是完全听之任之,特别是涉及到家里的生计。
梁歆甜本以为梁鸿明可能会反对,没想到首先跳出来反对的人竟然是赵丽华。
反倒是梁鸿明,他没有一竿子打死:“甜甜,你跟爸说说,你怎么想的?”
“爸,我今天看了,客运站里面那几家店,卖的菜那么差劲,还贵,买的人还不少。
我就想着我要是能开一家店,把味道做好,生意指定能好。”
赵丽华想说什么,被梁鸿明拦住了。
“甜甜,爸知道,你是想给家里挣钱,但是你想过没有,咱们家现在就剩这些钱了,根本不够你开一家店的,而且这些钱如果赔了,我们这个冬天的日子该怎么过?”梁鸿明试图劝说女儿知难而退。
他们活了半辈子都是在地里刨食,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,眼界有限,谨小慎微,也是正常,毕竟他们这个小家真的再也经不起任何风浪了。
梁歆甜没想到想挣钱,最难的竟然是先得过了父母这一关。
“爸,这些我都想过了,我可以先想办法做其他的吃食去卖,挣够了钱咱们就可以租下客运站里的店铺。”
“你能做什么呢?”赵丽华反问道。
第28 章: 糖葫芦生意
梁歆甜扳着手指头说:“山里红这几天就成熟了,我可以做冰糖葫芦去镇上的学校门口卖,上学放学的时候,路过的孩子那么多,总有人会买。
还可以做一些酥饼去客运站卖,酥饼里面可以夹凉粉或者卤肉,方便又好吃。
我今天看客运站门口那家卖烧饼的,做的饼干巴巴的,肯定不好吃。
还能编竹篮去卖,不过这个虽然没什么成本,但是费时间,挣的也少。”
夫妻俩一脸震惊的看着女儿。
真不知道她脑袋里哪里来的那么多想法。
关键是,她说的这些还都是不错的主意。
“你说的都不错,但是这些东西你哪里会做呢?”
“这有什么难的,书里面都写了,我试两次就会做,上次我做的土豆饼不就很好吃吗?”梁歆甜习惯性把所有一切都推给了书本。
夫妻俩面面相觑,想反驳,也找不到理由,这几天女儿做的饭菜确实味道很好,也许她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?
“这样吧,如果你真的能把你说的小生意做起来,我和你妈就支持你租店面开店做生意,以后家里的钱都交给你支配,怎么样?”梁鸿明决定给女儿一次机会。
如果能成功固然很好,不能成事也不影响家里的生活。
与其说是给女儿一次机会,其实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。
如果真的能做点小生意挣钱养家,谁又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呢,靠这几亩地,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,只能说温饱不愁。
赵丽华心里还是有些忐忑,但是男人都同意了,她也没说什么。
这个结果梁歆甜也很满意了,只要他们不阻拦,自己迟早可以赚到开店的钱。
说干就干,梁歆甜背上家里的背篓就去摘山里红。
山里红就是山楂。
这东西山上有很多,因为酸涩再加上吃了以后容易胃不舒服,所以摘的人很少。
除了孕妇可能会爱吃,小孩子都不敢多吃,吃上几颗,牙都酸倒了,一天都嚼不了东西。
梁歆甜挑挑选选,摘了半背篓红透的山楂。
尝了一颗,两分甜八分酸,很涩口。
回家吃过饭,梁歆甜就开始尝试制作冰糖葫芦。
前世拍短视频的时候做过,所以她胸有成竹。
赵丽华虽然嘴硬,但是该帮忙的时候,却很主动的接过她手里的背篓。
梁鸿明帮着做竹签和插糖葫芦的草垛子。
赵丽华淘洗山楂,擦干水分,一串串穿好,等着下锅。
梁歆甜则负责熬糖,这是制作糖葫芦的关键,一点也不能马虎。
小半碗白糖,一碗水,搅拌至糖融化,就可以开始熬了。
大火熬到它起大泡泡,然后成小泡泡,变得微黄的时候,糖就熬好了,锅里留一点点小火,让它保持温度就可以开始制作糖葫芦。
梁歆甜拿了一根竹签沾了一点糖泡沫,然后放在凉水里面一冰,尝了一口,嘎嘣脆,这就可以了。
赵丽华把穿好的一篮子山楂拿进来,观看梁歆甜做糖葫芦。
只见她把锅边稍微倾斜,让泡沫流到锅边,动作迅速的拿起一串山楂,往泡沫里面一裹,一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做好了,跟外面卖的一模一样。
接下来只需要放在案板上晾凉就可以。
赵丽华觉得很是神奇,没想到冰糖葫芦是这样做出来的。
“做的真好。”梁鸿明夸道。
梁歆甜一边做一边解释:“爸妈,你们看啊,做糖葫芦的时候,动作要快,滚一遍就出来,一层薄薄的糖衣,就很好看,吃起来也刚好。
注意只能蘸上面似流非流的泡沫,不能碰到里面的糖稀。
因为糖稀的温度很高,会烫坏山楂的表皮,加快化糖时间,不利于保存。”
“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呢?你不说我们还真不懂这些。”赵丽华见女儿制作成功,心里也轻松不少。
梁歆甜加快速度把篮子里所有的山楂都做完,摆了满满一桌子的糖葫芦。
晾凉就可以拿起来了。
梁歆甜给父母一人拿了一串。
“尝尝吧!”
两人舍不得,只拿了一串,一人咬了一颗。
酸溜溜的山楂配上糖,味道中和的很好,一口下去,酸酸甜甜的,很好吃。
“好吃,这肯定能卖出去,甜甜,真有你的,妈服了。”
“确实不错。”梁鸿明道。
梁歆甜也尝了一串,味道很好。
单独吃起来酸涩无比的山楂,裹上一层糖就变得酸甜可口起来。
让她对自己的即将要做小生意更有信心了。
梁歆甜把冷却后的糖葫芦全部插进梁鸿明做的稻草垛子里,数了数,一共三十三支糖葫芦,他们刚刚吃了两支。
把糖葫芦扛在肩上,梁歆甜就准备出门了。
“我今天先去哲文学校门口试试水,看看能不能卖出去,妈你帮我把剩下的山楂处理好,我晚上回来做糖葫芦,明天早上去镇里卖。”
赵丽华连连答应。
梁歆甜扛着糖葫芦垛子一路招摇的往乡里的小学走去。
路上碰到村里人询问,她也会大方的说:“叔,婶儿,我自己做的糖葫芦卖,给家里的孩子买两串吧!外面卖两毛钱一串,我卖你们三毛钱两串,划算的很。”
别说,还真有人买。
梁歆甜的糖葫芦一串有六颗大大的山楂,洗的干干净净,看起来很漂亮。
三毛钱两串确实很划算。
还没有走到乡里的小学,糖葫芦就卖出去了六串。
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吆喝,梁歆甜完全放开了。
到地方,正赶上学生放学。
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汹涌而出。
梁歆甜举着糖葫芦垛子大声吆喝:“糖葫芦,两毛钱一串,酸酸甜甜的糖葫芦。”
没有一个孩子能躲得过糖葫芦的暴击,纷纷垂涎欲滴的围在梁歆甜身边。
大多数孩子肯定是没有零花钱的。
只有极少数孩子家里给了零花钱,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,掏出钱买上一串。
舍不得一口咬下去,小舌头裹着糖衣慢慢舔着,一边发出砸吧嘴的声音,馋的小朋友们眼睛都快掉进去了。
也有低年级的家长来接孩子,被孩子闹腾着非要买,不买就不走了。
家乡只得骂骂咧咧的虎着脸买上一串。
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19-2024 lintaogou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